電商市場的黃金產品 - 乳酪絲系列創新佳品

打造獨特品牌,讓乳酪絲成為您電商事業的最佳夥伴

要在電商市場中脫穎而出,尋找一個具有創新潛力和吸引力的產品類別至關重要。

乳酪絲正是您所需的理想選擇,無論是口感、品質還是包裝,都能成為電商銷售產品的新寵。

首先,乳酪絲作為一種新穎的零食,擁有獨特的口感與風味。經過精心研發與獨家烘焙技術,乳酪絲呈現出酥鬆脆口的口感,讓消費者回味無窮。此外,多種口味選擇也符合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滿足了他們對於口味多樣性的追求。

其次,乳酪絲在品質上的堅持也是其在電商市場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全成分無添加化學成分,以天然健康的原料製作,讓消費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能放心享用營養的產品。

團購主與直播主的新銷售方向 - 打造自家品牌商品

團購主與直播主過去多以代銷他人商品為主要業務。然而,隨著市場趨勢與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開發自家品牌商品成為團購主與直播主的新選擇。那麼,究竟擁有自家品牌的優點有哪些呢?

品牌價值與形象建立:打造自家品牌意味著擁有獨特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定位。通過精心設計的產品和包裝,團購主與直播主可以塑造專屬的品牌風格,從而提高市場認可度和消費者忠誠度。

提高利潤與收益:與代銷他人商品相比,擁有自家品牌的商品能為團購主與直播主帶來更高的利潤。通過控制生產成本和銷售定價,團購主與直播主可以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進一步提高營收。

產品研發與創新:開發自家品牌商品意味著團購主與直播主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喜好,進行產品研發與創新。這不僅有助於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還能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

降低市場競爭壓力:擁有自家品牌商品的團購主與直播主能夠避免在同類產品中與眾多競爭對手進行惡性競爭。通過打造獨特的產品和品牌形象,團購主與直播主可以在市場中脫穎而出,降低競爭壓力。

增強客戶黏性:對於消費者來說,購買具有品牌故事和獨特風格的商品,更具吸引力和說服力。擁有自家品牌商品的團購主與直播主可以透過打造獨特的品牌故事和價值觀,增強客戶黏性,提高回購率和口碑推薦。

開拓新市場與合作機會:打造自家品牌商品意味著團購主與直播主可以開拓新市場和尋找合作機會。無論是與其他電商平臺合作、進軍國際市場還是尋求線下零售機會,自家品牌都將成為一把鑰匙,開啟新的商機。

綜上所述,開發自家品牌商品將為團購主與直播主帶來眾多優點,如品牌價值的建立、利潤提高、產品創新、競爭壓力降低等。

因此,對於希望在零售市場中脫穎而出的團購主與直播主而言,開發自家品牌商品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乳酪絲在市場的獨特性與前瞻性

起士控的市場

 

進口食品市場

進口食品製作目的: 鮮豔多彩/特殊性

口感比較 :多種化學添加劑/容易膩口

 

素食市場

製作目的: 柔軟美味

比較:保存不易,易變質/乳化劑使用/營養比例有限

 

堅果市場

製作目的:唰嘴/優質脂肪酸/風味多變

比較 : 油炸/反式脂肪/人工甘味劑/弊大於利

 

果乾市場

洋芋片市場

辦公室團購/伴手禮市場

綜上所述,乳酪絲作為一種具有創新潛力、高品質和吸引力的產品,正是電商銷售產品的新選擇。

無論您是剛起步的電商企業,還是已經在市場中站穩腳跟的品牌,乳酪絲都能為您帶來新的商機與市場潛力。投身乳酪絲市場,讓您的電商事業迎來一波新的高潮!

成功案例檢視:

客製化開發-乳酪曲奇餅

這是一款客製化開發的乳酪曲奇餅禮盒,因應健康趨勢,減糖減油的全新製程將我們的乳酪變化成全新產品。團隊透過開發研究口感和口味相互結合,並結合包裝設計和市場趨勢,持續開發新品項。

味道醇厚甘醇,口感豐富滑順,每一口都能讓您感受到乳酪與巧克力交織出的絕妙風味。令人沉醉其中的奢華美味,是獨特而精緻的享受。

一口咬下,海苔的鹹香與乳酪的濃郁交織在口腔中,瞬間引發味蕾的狂歡派對。海味四溢的海苔酥與濃郁的乳酪交相輝映,帶給你一種前所未有的味覺享受。

1.天然乳酪使用,香精不用
2.自然烘焙色澤,色素不用
3.發酵奶油酥鬆,彭發劑不用
4.低溫烘焙水分,防腐劑不用

企業/股東會/婚禮小物伴手禮盒包裝開發

我們提供企業/股東會/婚禮小物伴手禮盒開發服務,專為企業量身定制的禮盒,以滿足您在各種商務場合的送禮需求。我們的團隊將充分了解您的企業文化和品牌形象,為您打造獨一無二的禮盒,彰顯您的尊榮和格調。

在禮盒開發過程中,我們將注重產品的質量與外觀設計,確保禮盒中的乳酪絲商品具有高品質和創新口感。同時,我們將結合您的企業特色和需求,設計出獨具匠心的包裝盒,以展現您的企業形象和品味。

零售通路精緻包裝

我們為直播主與團購主提供專業的零售通路精緻包裝代工服務,以滿足您在市場推廣和銷售上的需求。

我們將為您打造獨具特色的精緻包裝,搭配優質的乳酪絲商品,讓您不再幫別人賣東西,而是自己就可以銷售屬於自己的高利潤的產品。

代工製作QA:

問題:您提供的乳酪絲加工服務中,是否有提供素食選擇?
答案:是的,我們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素食選擇,研發符合素食者需求的乳酪絲商品。

問題:你們的乳酪絲產品有哪些口味?
答案:我們提供多種口味的乳酪絲,包括原味、抹茶、泰式綠咖哩、松露等十多種。此外,我們也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開發獨特口味。

問題:您們的乳酪絲產品有何特點?
答案:我們的乳酪絲產品具有獨特的酥鬆脆口絕佳口感,採用天然健康的原料,無添加化學成分,營養美味。

問題:你們的乳酪絲加工廠符合哪些質量和安全標準?
答案:我們的乳酪絲加工廠嚴格遵守食品安全與衛生法規,並通過了ISO22000、haccp等相關認證,保證產品品質和安全。

問題:我們能提供自己的配方給您生產乳酪絲嗎?
答案:當然可以。我們可以根據您提供的配方生產乳酪絲,同時協助您進行產品優化和改良,以達到最佳效果。

問題:您們能協助我們設計包裝和標籤嗎?
答案:是的,我們有專業的設計團隊,可以協助您設計吸引消費者的包裝和標籤,以突顯您的品牌形象。

問題:你們的產品最低訂購量是多少?
答案:我們的最低訂購量根據具體產品和客戶需求而定,請與我們的銷售團隊聯繫以獲得詳細信息。

問題:您們的交貨期通常是多久?
答案:交貨期取決於訂單數量和產品規格,一般情況下,我們的交貨期為確認品項與風味後2-3週。具體交貨時間可在下單時與我們的銷售團隊確認。

問題:你們是否提供國際運送服務?
答案:是的,我們提供國際運送服務。根據您的需求,我們將為您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確保產品安全及時抵達目的地。

問題:如果我們對產品質量或服務有問題,該如何解決?
答案:我們非常重視客戶的反饋,如有任何問題,請隨時與我們的客服團隊聯繫。我們將竭誠為您解決問題,並提供專業的售後支持,以確保您的滿意。


地址:彰化縣員林市中央路686巷12號

電話:04-8333256

信箱:molls.aff@msa.hinet.net

 

臺北乳酪絲產品開發推薦開發自家品牌商品將為團購主與直播主帶來眾多優點,如品牌價值的建立、利潤提高、產品創新、競爭壓力降低等。

因此,對於希望在電商市場中脫穎而出的團購主與直播主而言,開發自家品牌商品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新竹起司批發推薦

乳酪絲作為一種具有創新潛力、高品質和吸引力的產品,正是電商銷售產品的新選擇。嘉義乳酪供應商推薦

無論您是剛起步的電商企業,還是已經在市場中站穩腳跟的品牌,乳酪絲都能為您帶來新的商機與市場潛力。投身乳酪絲市場,讓您的電商事業迎來一波新的高潮!新竹素食乳酪絲批發推薦

八月桂花香 文/卜凱 兒時,常聽奶奶給我講些月宮軼事,她把廣寒宮里那棵桂花樹、以及樹下吳剛與嫦娥的那點事兒描繪成了秋天的童話一般。年幼不醒事的我每次聽完奶奶的這番描述,總忍不住癡癡地吐出這么一句話來:“等我長大了,就娶一位在桂花樹下長大的妹子做老婆”。 或許是因為心里一直珍藏著這段兒時美好記憶的緣由吧,上學了,我自然而然便喜歡上了描寫桂花的佳句:王維的“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鮑令暉的“桂葉兩三枝,蘭開四五葉”、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蘇軾的“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字字句句,幾乎過目不忘。 十八歲那年,我從師范學校畢業后,到大西北謀生,一去就是整八年。大西北或許沒有桂花樹,苦于忙生計的我一直無緣觀賞到真正的桂花。 當我重回老家這年,炙熱的夏季已漸漸遠去。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友人告訴我,要在這天,了卻一樁懸在我心底多年的心愿。 循著一路醉人心脾的芳香,友人領我去到郊外一處幽深寧靜的綠色世界。這里,陽光和煦,空氣清新甘甜,野鴨在頭頂結隊翻飛;這里,滿是密密層層的樹叢,碧綠碧綠的樹葉,在風中沙沙作響。眼前這些樹,跟我老家陽臺上那些常年不修邊幅的冬青沒啥兩樣,附在枝間嫩葉下點點簇簇的淡黃,正隱隱約約散發出絲絲縷縷的馨香;而樹下鋪著的一片橘黃,正燦燦發光。一股似曾熟悉的味兒隨風襲來,頓時喚醒了珍藏于我心底多年的渴望:一定是桂花,我終于見到仰慕已久的成片桂花了!幾朵小花組成一簇,每朵小花長有大同小異的花瓣,晶瑩的花蕊點綴其間,恰似鄉間鄰居小妹家剛孵出那些鵝兒身上的絨毛。 穿行于棵棵桂樹間,只見樹上的花越來越密,散發出越來越濃郁的香味兒,令我仿佛墜入花海,進入了一個繽紛的夢境間。無處不在的絕妙風景,營造出一種返璞歸真、浪漫唯美的自然氣息。我忍不住伸出雙手捧過幾簇開得正艷的桂花,只見鵝黃色的花朵似一粒粒米粒,淡淡然然,婉約靜謐,頓時把我帶回到那段充滿童趣的美好時光里…… 懂花的友人告訴我:桂花的種類繁多,較有名的除剛才觀賞到的銀桂外,還有一種叫金桂。金桂在陽光的照射下會閃閃發光,如同一個個小小的、金黃色的精靈,香味兒也較銀桂更獨特些……時光流逝,花開花落,桂花彌漫的香味兒將一直持續,甚至初冬,甚或更久遠…… 與友人落座于這片花香悠悠的桂林間,端起農家樂伙計剛剛添加過鮮桂花的茶水,邊品茗,邊賞花,諦聽著山間流水,微風細語,山鳥啼唱,疲乏的身心很快就融入到眼前這詩意盎然的景致中了…… 八月的田野 文/劉昌谷 八月的田野有火紅的高梁,金黃的谷穗,宛若一幅丹青妙筆繪出的圖畫;八月的田野婦女拿著鐮刀割谷,男人用籮筐裝滿谷粒在跳著奔跑,又是莊稼人收獲的賽場。 立秋,大體都在八月上旬,田野里金燦燦的谷穗迎風招展,正好印證了“秋前十天不割谷,收后十天滿田黃”的農諺。稻子熟了就應該盡快收割,否則就后悔莫及,不然又怎能有“寧肯斗上出漿,不在田里生秧”的諺語從亙古流傳至今呢? 在我們這一帶,現在種水稻的不多。有的種上幾分地的稻子夠吃就算了,最多的充其量種上兩三畝,根本不會有谷粒在田里生秧的事。 讓我最記憶猶新的是幾十年前那八月的田野。那時農村還是人民公社的組織形式,社員都沒有外出,生產隊的土地沒有空閑的。至于田嘛盡量種滿,甚至還在田角路旁疊起泥土栽“堆堆苕”算補足口糧的欠缺。到了八月,田里雖然是黃橙橙、金燦燦的一片,就沒有優良高產品種,大多是“羅漢谷”“馬尾粘”“四股齊”之類的作物,產量低,一畝能收獲400來斤就算高產了。收的糧食上交征購后,分給社員的就不多了。 對“寧肯斗上出漿,不在田里生秧”,我最有深切的感悟,因為那時我也是社員。生產隊一百多畝田都種上水稻,到了八月稻子就基本上成熟了。那么多水稻就靠那三四張斗(每張斗四人)收割,可想而之,任務是多么繁重。我們這里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栽秧的酒,割谷的飯,薅秧扭扁擔”。三種農活中惟獨割谷最費力氣,所以只有多吃飯才有力氣。割谷的人都沿襲傳統規矩,一張斗(四人,我也曾是其中一人)清晨割兩挑(大籮筐裝),早飯后割六挑,下午割四挑。那時脫粒全靠用人工抱著谷把子在斗架子上搭,如果谷子有極少數沒有熟透,一搭就會出漿,“守肯斗上出漿”由此而來。為什么不等稻子全部熱透才收割呢?因為割谷要趕在晴天才好曬干揚凈。如果接連下幾天綿雨稻子就會發芽生秧,辛辛苦苦種出的糧食就會泡湯。這些都是幾十年前的事,只能當作慢慢回味的鄉愁。 又到了立秋之后的八月趁閑暇到田野走走,雖然看不到滿山遍野金黃的稻子,但偶爾還能看到田里的黃橙橙的稻穗羞答答躲秧葉里像個負重的漢子彎著腰低著頭號在秧風吹拂下起層層波浪,稻子的清香夾雜著泥土的芬芳撲面而來,感覺格外恬靜、舒適。 成熟的稻子有人正在開鐮收割,很少有人抱著谷把子在斗架上脫粒,大多數用脫料機,既省力又不拋撒谷子。他們雖然累得氣喘吁吁,熱得汗流浹背,臉上仍蕩漾著會心的笑容。我問一畝能收多少?他說一畝有千把斤,接著又說,現在自己收來自己吃,國家從2006年起就免征農業稅,這樣的事,歷史上哪一朝哪一代有過?加上現在生活好了,肚皮里的油水多,一頓又吃不了多少,日子硬是過得舒心,正如那歌詞寫的:“我們的生活比蜜甜。” 八月高粱紅 文/李百合 高粱,看似簡單而又普通,卻為我兒時提供了一種現在并不多見的美食——烏米;讓我們每天都要光著小身子在它的上面躺著睡覺,早晨起來后背和屁股蛋上印滿了炕席花兒;讓我們在幾乎快被餓死的時候,度過了艱難的歲月;讓我們在品嘗粘豆包的時候,想起了當年的席織簍,想起了當年的糧食簾子、涼帽、醬缸帽子…… 進入八月高粱剛抽穗時,我們常到高粱地找尋高粱“烏米”。烏米是一種生長在農作物頂部的真菌,顏色多為灰黑色。幼嫩時可食用,味道鮮美,營養價值較高。一般生于高粱、玉米、谷糜等黍類農作物上。采摘下來的烏米,把外面破皮剝開,生著即可食用。高粱穗又稱高粱頭,有的在沒放倒桿棵之前,先把高粱頭用鐮刀削去,有的是放倒之后削。高粱梢部分有大約兩尺長的一段莖桿,粉筆粗細,截下保存好,用來扎家家使用的蓋簾、干糧筐或笤帚。 高粱稈,我們都稱其為“秫稈”。秫稈作用很大,一是可把其洇濕用來捆割下來的苞米稈棵,秋天的時候捆剩下的白菜幫子,很規矩地碼在堿土房頂,曬干凍透,冬天的時候用熱水燙一下,用來蘸大醬吃,也是一道很下飯的蘸醬菜。秫稈的第二個作用是用來編炕席、簾子、席織簍、人戴的涼帽、醬缸帽子等日常生活用品。把秫桿用水洇濕幾天,把上面的葉子剝去,用“秫稈破子”(一種木制的三棱刀具)把秫桿破成三瓣,用挎刀把上面的瓤兒挎去,剩下的部分稱“席糜兒”,可以用它編織炕席等一些生活用具。秫稈的第三大作用是用來做棚蓋房子。用秫桿做棚的房頂,如果房蓋不漏雨,里屋秫稈棚還能多挺個十年二十年的,時間長了黑黝黝地發著亮光,像是刷上了一層黑油漆一般。但做飯的外屋,因為煙燎氣熏的,秫稈就易爛,盡管如此,挺個十年八年也都不成問題。 那個年代家家餐桌上最常見的主食是小米飯、苞米碴粥、苞米面大餅子,還有就是高粱米飯。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在最艱苦的困難時期,能吃上高粱米飯或喝上一碗高粱米粥,那都是一種享受了。 高粱是生產白酒的主要原料。高粱白酒以其色、香、味展現了東北酒文化的深厚底蘊。高粱燒之辣、香、純、甘、冽原味,由舌尖入喉,真實原味、清香恣意散發,豪情的純飲將能品酌出東北高粱酒的道地風味。 “高粱葉子窄喲,苞米葉子寬。看不盡那羊腸小道能有幾道彎;苣賣菜兒苦喲,野葡萄酸(那),看不完(那)日出日落一天又一天……”一杯辛辣而又甘醇的高粱燒,酡紅了東北漢子的豪爽、大氣,點燃了東北娘們的野辣和風騷,使得文明在廣袤的高粱地里得到了代代傳承。一杯高粱老燒淋漓地滴灑在歲月的祭壇上,讓我們想起了逝者躺在高粱秫稈之上,安詳進入天國的情形;想起了故人墳頭三根秫稈上那微風吹拂的三枚銅錢,那種親密而厚重的留戀、古樸,那種辛辣而沉著的張揚、大氣,油然而生,久久不能釋懷。 八月:蟲語 文/梅子 除了寂靜的冬夜,幾乎所有的時刻,你們都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吟唱。我知道,這個世界不僅是我們的,也是蟲子的。蟲子的歌聲一直存在著。 曾在某些夜晚,專注地聆聽你們。最多的,是童年的夏夜,躺在稻場上,銀河在天上靜靜流淌,數著飛過的流星,聽著你們雄壯的大合唱,慢慢就睡去了,夜露濕了衣裳也不醒來。慢慢地,從鄉村到城市,從少年到中年,你們的吟唱淡出了我的生活。直到現在,一個人無眠的夜晚,又聽到了你們的歌聲。 蟲子的世界于人而言,就像另一個宇宙。我相信你們所唱的,一定也是蟲世界的全部,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你們也有自己的行吟詩人,歌唱蟲世界的文化和歷史,歌唱你們的英雄和傳奇故事。人類用科技手段不停擴大生存空間,想必對你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你們會用吟唱表達無奈和憤怒嗎?你們所唱的,未必都是歡快之歌。 蟲語為我們的夜晚帶來詩意和寧謐,而我們永遠聽不懂蟲子在說什么。我能說:人的,歸人;蟲的,歸蟲嗎?如果我們不努力做到這一點,如果我們只于蟲語中取自己所需,細聽蟲語也枉然。 有時,真的希望像蟲子那樣,歌唱著,活過一季就好。人的,歸人;蟲的,歸蟲。期待回到童年,回到鄉村的夜晚,回到你們的大合唱里獲取一夜安眠。 八月瓜 文/劉早生 在書店,隨意翻閱一冊植物圖譜,看到幾個簇生在一起的野果,書上注稱“八月瓜”,又名野香蕉,為三葉木通和白木通的果實。這野果眼熟得緊,是“那子”,仿佛是在他鄉遇見熟悉的故人,我忍不住叫出了它的小名。“那子”一經念出,滿口生津,那種香甜滑美的滋味在我的味蕾上再一次復蘇了過來。 “那子”結在“那藤”上,“那藤”是一種攀緣藤本植物,多生在山谷茂盛的灌木叢里,果實形似香蕉,更短,略粗。我們那里有兩種,一種果實成熟時,皮色金黃,果皮變軟,上面有些不規則的小斑點。瓤肉黃色,多汁,子粒黑色,山上以這種居多,小時候采摘的也多是這種。另一種,成熟時果皮黃褐色,不轉軟,易開裂,有些地方叫九月炸的或是這種。瓤肉白色,發干,吃在口里無甚滋味,比較少見,偶爾碰見,大家都不大去摘它,它就靜靜地掛在樹上,兀自裂開了,引來山鳥啄食了去。 “那子”開始成熟時大概是在農歷八月末,是故鄉摘油茶的時候,滿山的油茶在秋陽下散發出一種非常好聞的味道。山里許多樹木葉子開始變色,最惹眼的是那種小葉楓,秋霜一降,它就穿上了耀眼的紅衣裳,有時我會聯想到,它就是村子里最愛臭美的馮小妮。和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冬茅草,一色的白,一蓬蓬白色碩大的冬茅穗子,點綴在山間,搖曳生姿。野柿子的葉子最美了,一片葉子上,有未褪凈的綠色,變成了淡青色,黃色浸染期間,成了淡紅色,斑駁紛繁,色澤鮮亮。山蒼子和“沖天膨”的葉子,秋風一掃,還沒黃透就大量落地了,它們在戰場上可能就是叛徒。野栗子,毛絨絨的,比葉子落得更早,地上落了一堆一堆,拾起來一看,卻是山雀吃空了的。 待到山林疏朗,地上鋪滿各色落葉的時候,我們就上山摘“那子”了。“那子”藤爬的樹都不高,但因為都是些長不大的灌木,許多灌木上又長了刺,采摘起來比摘長在高高的樹顛上的野柿子還要難。為了不讓衣服劃爛,我們都穿上了藍色的粗布衫。 “那子”成熟并不一致,向陽的地方熟得早點,常常是山鳥先下了手。青色的“那子”摘回去又吃不得,不像柿子埋在水田里漚上幾天就熟了。我們只能揀那軟黃的摘。為了摘到熟透的那子,我們不惜把身子吊在搖搖晃晃的藤上,或是坐在細小的灌木枝杈上,隨時都可能掉下來。不過,幸好我們的身子都不太重,即使掉下去,又落在厚厚的一層樹葉上,也并傷不了身體。摘下的“那子”我們并不急于塞進布包里,而是先坐在樹下,揀個個頭頂大又軟的,剝開金黃的果皮,蜜汁般的瓤肉一口吸進半個,連籽都沒來得及吐,就全落肚子里了,香甜滿口,那個痛快啊,至今不忘。傍晚下山的時候,大家的帆布書包,都塞得鼓鼓囊囊的,秋風漸涼,嘴角上忘記了擦的黃色果汁已經風干了。秋月初升,群山巍巍,月色微明,我們嬉笑著踏著月色走在山路上往家里趕。 那時,父親大部分時間同村里的男人們在離村十幾里的深山里燒炭,五六天回來一次帶些白米和換洗衣服。父親每次回來,都會給我們幾個孩子帶回半蛇皮袋金黃的“那子”,我們幾個孩子總是歡天喜地吃個底朝天,恨不得父親天天回來。以至于我們掐著手指計算著父親回來的日子,等到聽到父親的那輛舊單車咔咔地響在院子外時,我們幾個就沖到了院子里。父親還未停穩單車,迫不及待的我們就從單車后坐上把蛇皮袋取下來,可是有“那子”的日子終究是少數,過了時節“那子”自然就沒有了。每當打開蛇皮袋發現里面只有父親幾件黑色的衣褲和滿袋炭火味時,父親在一旁笑我們是一群讒癆鬼。 許多年后,遠離故土,每當想起家里的父親,我想到的并不是父親如何在山上田里勞作流汗時的樣子,我想起的常常是,在一個秋天傍晚的時候,單車咔拉拉響在院子里,我們幾個孩子飛快地從單車后坐解下蛇皮袋,然后,剝開金黃柔軟的“那子”,把甘甜如蜂蜜般的瓤肉吸進嘴里,幸福得滿院子跑,此時,父親煙火熏黑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 八月又聞玉米香 文/王文靜 一進八月,暑氣漸少,轉眼之間就到了立秋。“立秋到,玉米香”,一進菜市場,一下子就被賣新鮮玉米的攤位吸引,腳步直奔只有鄉下才有的農用車旁。 滿滿的一車胖玉米:青嫩、可愛,清香撲鼻而來,誘人靠近。用手捧起、層層剝開,一排排飽滿、金黃的玉米粒,看著都那么親切。恍惚間,我又回到了故鄉小村,回到了金秋八月,處處充滿玉米馨香的鄉村時光。 小村外,出村,再穿過鄉村公路,曲折的羊腸小路,兩側成片的青紗帳。挺拔蔥綠的玉米棵,中間竄長出一到兩個又大又長的玉米棒子。在這些玉米大棒子將熟未熟時候,是最吸引村里孩子們目光的地方,煮玉米和烤玉米會讓小孩子饞得直流口水。 記得小時候,到了這個季節,村里的小伙伴都喜歡背著個柳編筐,成群結隊地下地,編足了理由,說什么去給家里的豬呀、羊呀、拉車的小毛驢呀去割草,其實割草不過是個由頭,掰玉米回家燒著吃、煮著吃那才是真的。母親管教得我們姐妹很嚴厲,每次出門都大聲吆喝:“筐里的草一根不能少,棒子只許掰咱自己家地里的!要是掰了人家地里,讓我這當媽的知道了,打折你們的腿!” 我們姐妹筐里的嫩玉米從來沒有藏過掖過,清清白白地露在草筐外面,回家告訴母親,臨近渠口比較隱藏的地方有多少空棒秸,我和姐姐就掰了多少個大棒子。母親把我們掰來的嫩玉米足足地煮了一鍋,熟玉米的香氣順著鍋沿的縫隙飄逸而出,饞得一旁等著吃玉米的我直流口水。玉米煮好撈出了鍋,顧不得燙手燙嘴,拿起一棒就張口啃,那青嫩、香甜的玉米真好吃,黃色汁液順嘴流。 每次捧起母親煮熟的嫩玉米,都會聽到她厲害的大嗓門:“只有吃自家地里煮熟的棒子,那才最踏實,最香甜,我這輩子都要你們堂堂正正做人!“我的二姐姐,還自創用竹簽扎在玉米芯里,雙手舉著在灶膛便火苗上烤,玉米粒烤到金黃金黃的。那真是美味,外焦里嫩,比煮熟的好吃多了,吃了第一口,還想吃第二口。 日子過得真快呀,我們姐妹的孩子都到了當年我們吃煮玉米的年紀。依然住在鄉下的父母,總是記得在八月的立秋前后的那幾天,進城把自家地里將熟未熟的胖玉米裝滿袋子送來,臨走時忘不了提醒也給左右鄰居、同事朋友送上幾個。 從鄉下到城里,一路走來,有苦有甜,有悲有歡。即便真正地走出了家鄉的那片莊稼地,內心深處依然深深藏著故鄉的味道。八月玉米香,記憶中從未走遠。每年的這個季節,它都會從鼻尖遷至很遠,從繁雜城市到故鄉原野,從眼前到兒時少年,當然還有母親那大嗓門的諄諄教誨。 南方八月 文/何紅雨 有年八月一家人出行,是去往南方。 行進的路上,沿途美景總讓人十分留戀。那么想,那么想就在隨意邂逅的某處停留,待到看盡了那兒的美景,也體悟了那兒的人文風情,然后,再出發。 然而,畢竟時間并不允許我們這樣的隨意逗留。 終于抵達一個南方小城的時候,恰好是八月的傍晚。 空氣中,有些微潮濕薄涼的感覺。在酒店里放好行李之后,便去距離酒店不遠的街上散步。也順便尋覓感興趣的食物。酒店的美食,那時候并無興趣。抵達一個新地方,便要出去走走,看看當地的人文風情,順便搜羅當地特色的吃食,這,已然成為我出行的一種固定風格。 八月的傍晚,清涼亦熱鬧。 街邊依舊繁華喧囂。夜市擺了出來,并且生意正紅紅火火。不一定要坐下來品嘗,然而,卻是喜歡這種熱鬧喧囂的,極具紅塵中煙火的氣味。食客們多數亦是精神飽滿,十分亢奮的模樣,仿如也是初來乍到這兒一般,這一切的境況,竟然,竟然和我頗為相似。 其時,我會想,也許,是這個南方小城的八月,最是美好。至少,在一年四季的那些月份中,這兒的八月是別具特色的,所以,會有那么多的人喜歡。哪怕,這些人,就是這個小城的人呢。 小城的夜燈七彩斑斕,閃閃爍爍中,總會給人以遐想。順著一條青石板鋪就的街道一直走下去,會直抵江邊。江風吹拂,也蕩漾起不住閃爍的霓虹,在寬闊深情的江水中。在江邊的小茶樓里坐下來,點了一壺綠茶,幾樣零食,此時,音樂正隨了江風,輕悠飄揚。 女兒不時舞動手中的熒光棒,并且,還不肯安靜地一邊唱著歡樂的歌曲。那些我并不熟悉的,屬于年輕人所喜歡的歌曲,就這樣,被我在這個南方小城的八月夜晚,逐一接受,也漸漸喜愛。 后來,我們也上了一艘郵輪。只做觀光,只抵達大江的另一岸邊,然后,再返回。 夜晚的江風,吹拂到面頰的時候,仍舊有著一股微熱的潮濕。那是江水的溫度,被曬了一天的江水的溫度啊。 在前行的郵輪茶座上,靜靜地喝了一杯茶,也把目光放逐出去,是要飽覽更多的沿江風光,盡管,盡管是在已然黯黑的夜晚。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那座江上的大橋,宏偉、雄壯,更輕盈美麗;斑斕的、閃爍的、瑩亮的。橋上不時行過的車輛,車燈閃亮著,從遠處看,仿佛連成一條線的燈火,那燈火,又間或在輕盈宏偉大橋的中間,于是,整座橋,便愈加壯觀也嫣然了。 那個夜晚,在酒店里,我睡得很香。有夢做伴,但醒來之后,又好像已然忘卻。 清晨,洗漱完畢之后要做的事情,依然是出去走走。 酒店的早餐雖好,但我仍舊不滿足。我要去小城尋覓,尋覓更多的特色美食。當然,也少不了體悟小城的各種風情。 陌生嗎?于這座南方八月的小城?不,它已經不再陌生。 后來的某年某月某天,在我回想那個南方八月的小城之時,我仍舊感覺,仍舊感覺它的熟悉——溫馨而煙火。 >>>更多美文:好文章

轉眼,又是一年上學季,初冬的天空,少了蔚藍的清朗,多了些許這個時節該有的迷漫灰暗。早晨,走在路上,總能看到孩子們成群結隊地背著新書包、穿著新衣服高高興興的往學校的方向走去。特別是早晨7點多的那幾班公交車,總是被一個個高矮胖瘦不一的孩子們擠滿了,有的身邊還有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拿著書包陪同相送。我知道,新的忙碌季又開始了。 說起上學有父母或祖輩相送,我們都不會陌生,因為我們都曾經經歷過那些讀書的歲月,簡單、青澀又覺得十分的美好。記得,我上學那會兒,也特別地希望有家長的陪同,這樣,走在上學的路上,也不會覺得孤單和害怕。可是,我知道,爸爸媽媽太忙了,忙不完的日常農活雜務,就把他們的時間牢牢地栓在了一塊塊地農田莊稼地里,我需要習慣一個人上學放學的日子。 沒有家人的陪伴,我總喜歡拉著鄰居的幾個小伙伴一同上學放學,這樣就覺得有了伴,回去的路途也會短了許多。那時上學的路,離家大概有50多分鐘的路程,都是青石板路,不通公路,也沒有摩托車、自行車可以騎,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兩條腿步行,所以我總是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就開始出發,拿著小手電照路,當然放學回去的時候,特別是冬天,也是天黑了才到家。一個人的時候,還總喜歡哼著小曲打著響指走著,覺得這樣就可以跟自己壯膽了,即使經過山林陡坡的時候,也能大膽大方的昂首走過。 就這樣,我走過了自己的小學和初中生涯,慢慢迎來了不一樣的高中生活,因為心中有到市區里上學就可以離父母更近一點的想法,所以就在高中擇校時大膽填報了瀘州市區的學校,可能上帝的眷顧,也可能是自己的努力,我如愿來到了市區一所高中開始了獨立的學習生活之旅。 為什么說是獨立呢?因為小學和初中時期,我都是天天和父母祖輩生活在一起。后來我初中臨近畢業的時候,隨著我和弟弟學習費用的加多,靠家里勞作換來的錢已經不能支撐我和弟弟上學所需了,爸爸媽媽就毅然選擇到市區打工,把我和弟弟交給了祖輩照看。說起打工,其實爸爸媽媽就是當個小區的門衛,并負責打掃小區的樓道和院壩衛生,一年四季都離不得人。所以自此以后,很長一段時間,爸爸媽媽都沒有回過家,連逢年過節都是在市區出租房里度過的。而我呢,也越來越想念爸爸媽媽,想要離他們更近一點,我想這應該就是子女和父母之間怎么也割舍不掉的無法替代的感情吧。 離爸爸媽媽真的近了,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因為終于可以和爸爸媽媽有更多的親近啦。的確,孩子嘛,就是有這種心思,想得特別的簡單,也覺得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實現。從接到高中學校的錄取通知書開始,爸爸媽媽就很開心,臉上也揚起了久違的笑容。爸爸說,“開學的時候,讓媽媽送你去學校報到吧”。我回望著直點頭笑笑,也開心的說不出來話來了。 放暑假的時候,我就在市區幫著爸爸媽媽打工干點零零散散力所能及的活,比如跟著媽媽掃樓梯、掃院壩、收水電費等等,空閑之余就為爸爸媽媽做點家常便飯、洗洗衣服啥的。偶爾,時間寬裕,弟弟也會來市區跟我們相聚。一家四口就擠在不足10平方米的小區門衛室里,日常吃住生活全在這里了,那可真是相當的擠喲,冬天睡覺倒是滿暖和的。 盼呀盼呀,終于等到開學了,那天報到的場景還鐫刻在我的腦海里。那是個帶著些許霧氣的早晨,媽媽特地找了一件看起來比較正式的衣服穿上后,站在鏡子面前細細的看了幾遍才覺得放心,走出房門,背上我在學校住宿所需的生活用品就直奔學校了。媽媽很少出家門很少坐車,坐了一趟公交車就暈車吐的不行,整個人看起來一點精神都沒有,只能緩緩地靠著車窗才覺得舒服點了。搖呀搖,終于快到學校門口的那個車站了。我牽著媽媽的手慢慢地下車了,走了一段公路不知道用了多少分鐘,才來到了學校。 學校門口兩旁插上了很多迎接新生或老生回家的橫幅標語,很多家長孩子拿著行李站在了校園操場的各個角落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嘰嘰喳喳地,讓這個暑期還特別安靜的校園一下子變得熱鬧非凡。站在校門口的媽媽,也好久沒見過這么多人這么熱鬧的場景了,停留在門口好一陣子才回過神來。我牽著媽媽跟著新生報到的指示牌去了我們那個班級的教室,交完學費和住宿費,又跟著住宿樓棟管理阿姨來到了屬于我們宿舍的那間房。媽媽暈車很不舒服,卻一直都在強忍著自己,裝著像沒事人一樣,現在又忙著替我鋪床、買差的生活用品,等一切都基本安頓下來后,媽媽讓我自己先熟悉熟悉環境,然后調整好心情準備好好上課,把這三年高中認認真真的讀下來,有個好的收獲,為自己以后的人生攢下又一筆財富。 因為擔心媽媽,也不放心她一個人就這樣回去了,我硬拉著媽媽在學校外面小吃館里吃了一碗砂鍋米線,等媽媽舒服點了,我再送她上了的士車,這樣她就可以少受點罪,早點到家休息一下了。我知道媽媽,今天雖然忙碌了大半天,但是心里肯定是十分欣慰的,因為自己的孩子終于又要在學業上有新進展新突破了。媽媽是農民之家出生的孩子,有著其他父母也有的那種觀念,那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盼望著孩子不走自己的老路,不要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守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干著數不完的農活,能通過讀書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過上舒適寬裕一點的生活。 帶著媽媽的期盼,我在高中三年真的可謂是熬更守夜的學習,沒有遲到早退,也沒有跟著同學出去夜玩,除了周末和節假日,我把時間都貢獻在了學業里,每天宿舍起床最早的是我,睡覺最晚的是我,去教室最早的是我,我不是非要當個什么第一,我只是覺得這樣我才能心安,才覺得對得起父母含辛茹苦把我養大、省吃儉用供我上學的這份愛。因為害怕影響我學習,也不想讓我的老師和同學知道他們在城區打工的有關情況。媽媽自第一學期開學送我來過學校后,就再沒有來看過我。爸爸呢,只一次來過學校看我,那天還剛好正在上課,爸爸找到我的教室后,就只在教室外站著看了我一陣,然后就擺擺手意思讓我好生上課,將帶來的炒肉放在門衛室就走了。 除此之外,媽媽和爸爸就再沒有來學校看過我了,我知道他們很忙,也是為我考慮很多,所以就不想來打擾我學習。因為在校一直都規規矩矩地學習,學習也總是在班級前列,媽媽爸爸對我很放心,老師也很關心我,我也儼然成為了他們心中的乖乖女,讓他們少操心了。就這樣,簡簡單單、平平凡凡地度過了三年高中學習生涯,迎來了高考沖刺。高考那天,太陽很大,媽媽爸爸他們在干活,就沒有像有的學生家長那樣在趕考的學校外面陪考,我帶著他們的期盼和自己的愿望,考試現場平穩地發揮著。經過焦急的等待,成績終于出來了。那時的自己很懵懂,對于填報適合自己的志愿,還是有些生疏,媽媽爸爸更是外行,經過多方查閱資料,我用自己的分析大膽填報了一所省外的大學,覺得自己的勝算還是蠻大的。 就這樣,我帶著想去看看不一樣遠方世界的心,如愿以償地來到了大學校園。同中學時候不一樣的是,媽媽爸爸沒有出過這么遠的門,又暈車不認識字,跟我一起去了學校他們就不能正常的返程了,且我也很不放心二老自己坐火車又轉客車、的士、公交車回去。思慮再三后,我毅然決定一個人帶著行李包直接轉車去學校,學費都不帶,等到了學校找到了組織后,再讓家里把錢匯過去,這樣就安全放心很多。經過多次的勸說,爸爸媽媽終于同意讓我一個人去學校了,雖然很遠的路程,但是他們對我很有信心,也相信我自己一定可以順順利利的到學校安頓下來,因為他們知道我一直都是很有主見、很獨立的孩子,可以應付基本的日常所見所遇,也算是一種對自己的歷練。 一年又一年,終于在外省度過了有些水土不服的四年,爸爸媽媽至今不知道我的大學是在哪里讀的,因為他們沒去過,也記憶不好,說過不久就會忘記,但是我心里十分清楚明白,爸爸媽媽的愛從來不變,我的生活學習也非常的充實,更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因為從一進入大學校門開始,我就不斷兼職打工,不管是賣零食、銷售手機卡還是超市促銷、菜館服務員,總算是收獲滿滿,當然學業也一門都沒落下。我依然是那個喜歡早睡早起、從不遲到早退的學生,連上階梯教室的公開課,我也是按時到位,乖乖的做好課堂筆記,所以大學四年下來,自己的學習成績都是班級前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科目都超過了90分,還被評為了“院系三好學生”,獲得了學校獎學金,也為自己步入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時間滴答滴答過的真快,轉眼,我已畢業十余年了。回望十多年的讀書年華,真是一去不復返了,但依然那么清晰地刻在我的心底里,永不褪色凋零。讀書歲月,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情,只有簡簡單單、平平淡淡地走過,都說一個人的一生總有一些路必須要走,我想這就是我該走的那段路,樸素中承載著我們一家三代人的求知渴望,哪怕一步一個腳印慢慢走,也終會有到達終點的一天。(江親蓮) >>>更多美文:優美散文

因了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便對與富春江一衣帶水的新安江充滿了美好的想象,很想一睹其真容。 那次去了石潭下汰拍云海,返回的途中,我們來到了新安江。 新安江,發源于安徽的休寧,經歙縣,由練江、漸江在浦口匯合后稱“新安江”, 經淳安至建德與蘭江匯合后為錢塘江干流桐江段、富春江段,東北流入錢塘江,是錢塘江正源。新安江素有“東方多瑙河”之稱,以“水至清,風至涼,霧至奇”三絕而聞名于世。 當我們車行至新安江著名的渡口深渡鎮,登上渡口對岸的簡易觀景臺,那撲面而來的清秀、明媚,幽雅、悠遠,讓人仿佛置身于“煙花三月下揚州”的詩境,心曠神怡,思緒飄然。站在岸邊向東望去,剛好是新安江的一個大拐彎處,兩岸峰巒疊翠,綠影婆娑。江面迎風映日處,波光瀲滟,浮光躍金;背風的江面,波平如鏡,峰巒倒映水中,就像是一幅浸染了詩意的水墨丹青。 都說江南是水做的,這一江流水,勾勒了江南的曼妙唯美,也描繪了唐詩宋詞的厚重和婉約。我從新安江細細流淌的水聲里,讀出了江南的鐘靈毓秀,溫婉柔和,仿佛徜徉在唐詩宋詞的意境里。新安江,就是一首清雅的唐詩,一闋溫婉的宋詞,從古徽州的歷史深處逶迤而來。 我們沿著江邊的縣道向前走,一路春光無限。江岸斜坡油菜花綿延不絕,蜂飛蝶舞;江邊淺灘處水草畢露,游魚嬉戲。江風吹來,波紋蕩漾,景色變幻。新安江的水純凈柔和,清澈透亮,遠遠望去,澄碧瑩潔,仿若翡翠。走近江邊,如果你俯下身去,離水近些,再近些,那江水的漣漪就能悠悠漾進你的心坎里。 新安江的美麗和詩意,令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或流連忘返,沉湎于秀麗的山水之間,或思緒綿綿,發詩思于靈動的風光之中。當年李白游經新安江,面對美妙絕倫的景致,心旌搖曳,欣然寫下:“清溪清我心,水色異渚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的千古名句。即使孟浩然當年科舉未中,孤身一人東歸,漫游吳越,面對新安江中的迷蒙小洲,失意彷徨之時,寫下的詩句雖流露傷感,卻也美得動人:“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陸游的《新安江行》:“江源南去永,野渡暫維梢。古戍懸漁網,空林露鳥巢。雪晴山脊見,沙淺浪痕交。自笑無媒者,逢人作解嘲。”也是一幅山水畫卷。清代詩人黃景仁稱贊:“一灘復一灘,一灘高一丈;三百六十灘,新安在天上”。當代詩人郭沫若也有:“一江流碧玉,兩岸點紅霜”的精美詩句……流連中,駐足間,一篇篇膾炙人口的華章隨著新安江不息的江水流淌成不朽的經典,足見新安江自然和人文的厚重。 我們在一個小村邊停了下來,向河邊走去,時值午間,河邊盛開的油菜花、桃花以及江邊的青青柳樹,與掩映在翠竹碧樹之中的灰瓦白墻的古民居交相輝映,花環青山,水繞鄉村,構成一幅美妙的山水畫。我們正在航拍小村的春日景致,一位老人家走了過來,告訴我們,他近幾年在浙江打工,也在家鄉種了幾畝枇杷樹,枇杷果將熟,這里的枇杷果大汁多,是上等的好果,遠近有名,不愁銷路,他打算就在家種果樹,不再外出打工。“家鄉好山好水,舍不得離開啊!” 是啊,每個人夢里都有一個故鄉,遠山近水、芳草斜陽、炊煙裊裊、小巷人家、楊柳飄飄……這一切仿佛在漸漸遠去,而眼前這山水畫廊般的新安江,卻給了我們一個清晰的故園情境,更勾起了我們遙遠的故鄉情結。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DDE1152EV15EFV

 


嘉義乳酪絲哪裡買比較便宜推薦》 創新乳酪絲中秋禮盒口味-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苗栗乳酪供應商推薦》 專業乳酪絲中秋禮盒加工廠-給您最佳的品質保證

arrow
arrow

    j86uam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